返回观点

IHCD观点 | 加强碳普惠机制建设,助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30日   作者: 游文秀 王娟

作者信息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游文秀 王娟

近年来,随着碳排放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选择。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碳普惠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自愿减排机制,主要是依托碳普惠平台,与公众机构数据对接,运用碳减排计算方法学,将个人或企业的碳减排行为进行量化并给予相应的碳积分。其主要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通过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方式进行正向引导,从而使公众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这种碳普惠机制不仅为实现消费端的碳减排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层面

从个体层面来讲,碳普惠机制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途径。2021年中科院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生产端占47%,消费端占53%。所以,消费端的碳减排刻不容缓。碳普惠的推出意味着消费端个人的低碳行为也可以进行量化并进入碳市场。碳普惠创新性地将公众自愿减排行为量化,鼓励公众积极主动践行低碳行为。公众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出行方式以及调整生活习惯等行为,以“可衡量的数据”和“有收益的回报”参与碳减排。这不仅激发了公众参与减排的积极性,也改变了其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组织层面

从组织层面来讲,碳普惠机制推动了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碳普惠机制通过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等多种机制,为中小微企业节能降碳纾困,激发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的积极性。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其绿色转型的资金压力大,自愿减排项目开发成本回收性价比不高,短期内面临着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困境。碳普惠衍生出的碳金融产品,能够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缓解其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碳普惠机制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也能为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增加可靠性,为融资方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避免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碳普惠机制由一些大型企业主导(如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美团外卖的青山计划),主要是产品用户和企业内部员工通过量化核算减排量、建立积分体系并兑换各类权益的激励形式,推动企业及其下游客户的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推出碳普惠平台不仅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激发员工的低碳行为,而且能够激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和服务,以需求端的低碳消费理念倒逼生产端的低碳转型,从供需两端共同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问题和挑战

尽管碳普惠机制为企业和社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现阶段的碳普惠机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碳普惠激励效应有限。目前绝大部分的碳普惠实践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和企业公益的支持,其积分兑换的激励机制受地方财政情况、企业公益意愿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企业会考虑投入回报率和平台运营成本,其推出的激励机制可能存在吸引力较弱、激励效果有限等问题。而较低的公众感知度和参与度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投入回报率和公益意愿积极性。若没有公众的参与,碳普惠将会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象征性平台。

第二,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碳账户核算标准。我国的碳普惠发展还未实现标准化的运作方式。不同平台采用的碳普惠方法学不同,核算方法不统一,甚至存在同一低碳行为在不同平台重复计算的问题,影响了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同时,碳交易市场交易的核证碳减排量的范围不明确,也会直接影响市场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第三,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碳普惠运行机制离不开个人出行和消费数据的收集,这些数据包含着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此外,碳普惠机制的数据分析和碳核算过程也可能会暴露用户的个人偏好和足迹。若没有得到碳普惠平台的隐私保护管理,就可能遭受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碳普惠机制在引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建立多元化、持续性的激励机制,以加强碳普惠的激励效果。例如,政府可以考虑采取一些政策性激励(例如,用碳普惠减排量与个人所得税税前抵扣、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联系起来,将碳普惠减排量接入全国碳市场参与交易)来激发公众的持续参与度。此外,碳普惠平台上还可以通过采取游戏化的参与模式、红利发放、优惠购买、兑换公共服务等方式以提升公众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碳普惠机制在公益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建立健全可持续性的激励机制体系,加快碳普惠机制的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实现。

其次,建立统一的碳账户核算标准和全国统一的碳普惠平台。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统一碳普惠方法学,规范评价和应用规则,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普惠平台,并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验证。此外,需要明确碳市场交易核证的范围,并完善碳普惠减排量从产生到交易或消纳的全过程机制。

最后,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用户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例如采用数据匿名化、加密传输和访问控制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同时,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规定以及监管审查机制,确保碳普惠机制在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方面遵守隐私权保护原则,并明确数据保护责任和违规处罚措施。

撰稿 | 游文秀 王娟

编辑 | 汪炯智

校稿 | 刘 慧

审核 | 贾 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