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CD观点 | 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与绿色发展的三个关键点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01日
作者: 管理员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郭晶晶 张莹
工信部联原〔2022〕6号文件《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始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显著化解过剩产能,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智能化。钢铁产业奠定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石,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
近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涨,钢铁行业生产总值大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年占比呈下降态势(图1)。“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低;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产业聚焦数字化建设强度低等。
(一)自主创新能力低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呈现恢复改善态势,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但与世界钢铁强国相比,我国钢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存在明显短板。第一,虽然我国钢铁行业产量稳居全球第一,但对外依存度过高。以我国进口钢材为例,仍有约20%比重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总量约为220万吨,多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极易受制于人。第二,我国钢铁业历经长期高速增长,装备、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跃居世界前列,但产业内在素质有待提升,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我国钢铁冶炼企业达330家,不同企业之间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地方之间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给行业治理带来挑战。第三,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能力弱,部分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钢材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60%。
(二)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钢铁减碳技术路线图(图2)中提出,为实现全球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各行业均需要以2019年指标为基准制定减排措施,钢铁工业到2050年需要削减55%的CO2排放。《指导意见》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达到 80%以上,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2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 10%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 98%以上。
钢铁行业企业低碳化改造程度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低碳化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先进企业在低碳化建设小有成效,但部分落后企业由于节能减排设施差、环保理念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源环境消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结果造成整个行业的环境负荷较大。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三)产业聚焦数字化建设强度低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为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信息联动,产业数字化聚焦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智能化钢铁制造。但总体来看,钢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第一,智能制造资金投入少,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抽样调查数据,国内典型47家钢企(产能覆盖全国总产能的39%)中仅有21.3%的企业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比例达到或超过1%,总体资金投入强度和规模较低。第二,钢铁行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生产的诸多环节的内部运行状况无法在线实时监测,难以有效指导钢铁行业的生产,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场景不多,钢铁企业对整个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全流程数据化偏低,数据红利未能有效释放。
(一)要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钢铁行业仍需加大研发投入、增设设备、吸引人才,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去产能是突破口,转型升级是主线,目标是实现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兼并重组是我国钢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力争到2025年,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60%。
钢铁企业要着力培养创新意识,聚焦先进工艺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增强科技创新力度,科学、规范、合理地开展工作。要加快提升专利创新能力,分别从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等多个角度对专利创新能力进行公正、科学的评价。要加快提升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的意识,为创新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钢铁企业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适配,不断推进碳减排,实现碳达峰。要围绕相关产业政策,在聚力打造绿色标准化体系基础上,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化企业形象,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有效促进能源充分使用,资源再利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快实现数字化建设
钢铁行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以智能化发展为核心主题,通过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加快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推动上下游信息、资源、设计、生产共享,多维度打造“智造工厂”。此外,钢铁企业仍需聚焦技术创新,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研发技术更新等全面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积累,进一步健全数据的体系、标准和治理机制。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钢铁是支撑工业文明的脊梁,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人类繁荣和发展的力量来源之一。钢铁行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由钢铁大国迈入钢铁强国,为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谋绿色就是谋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必须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此,我们要结合钢铁工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钢铁生产高载能的属性本质,既不回避也不冒进,积极稳妥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谋数字化建设就是谋信息产业与钢铁产业的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钢铁工业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行业,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关乎我国钢铁行业未来的全球地位,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行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业和关键环节,是实践数字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上,钢铁行业将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相结合。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