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CD观点 | “碳”路可持续 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01日
作者: 管理员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张路发 杨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实施绿色转型。“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绿色转型是中国传统制造企业应对未来国际竞争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化工行业[ 根据工信部化工行业管理范畴,包括代码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中的“251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2522煤制合成气生产”和“2523煤制液体燃料生产”,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不包括“267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和“26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91橡胶制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碳排放八大主要来源行业之一。据统计,2019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5.88亿吨,约占工业领域总排放16.7%,全国能源碳排放6%。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基于发展历程及现实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还面临很多现实挑战,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谋求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转型道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势在必行。
一、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低端高排放产品占比巨大
国内化工行业还长期存在“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了“高排放,低效益”的不利局面。低端化学品创造较小经济收益却造成了更多碳排放,而高端材料、专用化学品、创新型产品、创新型技术又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有的甚至严重依赖进口,国产率极低。然而,大多数中小型化工企业的研发能力不足,只能将经营重点放在低端化工产品上,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化工行业的结构性矛盾,不利于绿色转型。
二、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成熟,企业碳数据管理困难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的数字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集成与互联程度低,不同企业不同领域间的数据难以共通共享。首先,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监测设施不具备数字化集采能力,主要依赖人工,无法实时监测和采集数据,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难以进行碳排放的精准计算。其次,在化工行业,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环节涉及的数据来源比较分散,数据采集和整合较为困难。第三,化工企业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还比较有限,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结论,不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
三、精益化管理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高
首先,生产时能源利用不充分,缺少能耗管理监控系统,导致成本增加。中小型化工企业往往产品种类较多、产品数量少、工艺流程和工艺机理复杂,非自动化生产线仍大量存在。此外,传统生产方式能源消耗高,单从碳排放来说,化工行业每万元增加值产生碳排放量1.29t,大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1.14 t。其次,产品质量管理不严格,虽然绝大部分化工企业采取了产品的抽检抽查,但由于质量标准贯彻不彻底且检测程序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最后,中小型化工企业在仓储管理数字化运行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库存及需求情况做出及时反应;且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程度低,难以实现供应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绿色转型专门人才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足
一是目前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专门人才缺乏,难以满足众多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二是高校低碳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内容和行业需求还处于探索和对接阶段,具备绿色管理与化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较长时间建立。三是目前国内很多化工企业员工的绿色化意识不足,主动学习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知识的意愿和能动性还很低,对化工企业绿色转型以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支撑不足。
一、加大技术投资,以技术创新引领转型
一方面,化工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端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对化工企业产品进行整合,调节产业链低端占比巨大的问题。例如探索生物基化学品的未来道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生物基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扩大生物基化学品的可适用性。使生物基化学品在较大程度上对合成化学品进行有效替代,推动化工产品从“低端过剩,高端短缺”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另一方面,各企业应该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普及,加强对于现有化工产品的回收利用,促进废弃塑料再生利用,推动化工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发展。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发展促进转型
化工企业应根据所处发展阶段,在“双碳”目标下,积极完善数字化顶层规划,构建数字化统一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化内部管理;借助新型数字化平台,开展碳排放清算,评估碳排放水平,并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参与碳市场交易。此外,积极构建碳排放管理体系,将碳排放、碳减排、碳交易等情况及时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检验,倒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进程。中小企业还可以将行业龙头、协会等建立的标准纳入自身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利用产业链带动效应对标达标,并通过连接绿色低碳相关信息→挖掘数据→优化应用→管控增效的途径实现绿色转型。
三、提高精益发展水平,以提质增效促进转型
首先,化工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普及精益生产的理念,规范精益生产流程,贯彻质量检测标准,鼓励员工参与到精益生产中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次,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环境和设备的能耗情况,及时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跟踪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精确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最后,企业应加大对智能生产设备的投入,采用工业互联网设施,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库存及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最大化利用供应链资源,实现“仓储”等供应链环节精益化管理。
四、健全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以人才培养助力转型
一是开展高层引导,企业高管有意识在企业内部引领员工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建立绿色管理体系,健全企业绿色发展信息披露机制,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强化企业内部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工行业节能减碳、环境保护和履行社会责任相关课程、讲座,培养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三是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低碳管理”等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助力紧缺人才规模迅速扩大。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