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动态

IHCD新闻 | 中心学生石俨轩在期刊Accounting & Finance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03日   作者: 石俨轩





近日,我中心硕士研究生石俨轩与指导老师(黄珍副教授、贾明教授)的研究成果Greenwashing: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被期刊Accounting & Finance接收。Accounting & Finance是一本专注于会计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该刊已被SCIE、SSCI数据库收录,是AJG 2级期刊和JCR 2区期刊,最新公布的影响因子为3.1。

研究内容

近年来,企业漂绿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广泛的企业漂绿定义,深入挖掘了多种多样的漂绿形式,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试图定量分析漂绿。随着漂绿研究的不断发展,学界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漂绿相关的综述。然而,这些综述并没有提出足够全面的漂绿研究框架,部分研究局限在特定行业和特定的漂绿形式,尚未对漂绿定义和现象形成统一认识,也缺乏对漂绿行为的动机、后果和中介、调节机制的全面总结。此外,现有研究还缺乏对漂绿研究最新进展的追踪。

因此,本综述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整理、评述了1997年到2023年在AJG 3级及以上的58种期刊上发表的180篇学术论文,讨论了漂绿的定义、表现形式、量化方式、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绘制了现有漂绿研究的整体框架图。研究结果发现,Walker and Wan  (2012)提出的漂绿定义最具有代表性且较为准确,即“企业象征性地进行环境沟通,但并不实际履行环境责任”。基于这一定义,本文通过企业绿色实践和绿色沟通之间的差距来衡量企业漂绿,并提出了通用的漂绿量化模型。接着,本文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外部层面系统性地回顾了企业漂绿的动机和经济后果,以及其中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建立了企业漂绿的整体研究框架。最后,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漂绿领域的三个未来研究方向,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经营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贡献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系统总结了现有漂绿的定义,给出了相对准确的企业漂绿定义,并提出了通用的漂绿量化模型,这有助于其他学者更准确地理解、识别和量化企业漂绿行为。其次,本文从企业层面和外部层面两个角度系统性地总结了企业漂绿的动机、经济后果、中介机制和调节因素,构建了企业漂绿的整体研究框架,有助于其他学者系统性地了解企业漂绿,并快速地明确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和价值。最后,本文强调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讨企业漂绿的内外部动机,开发可靠的漂绿量化方法并探究漂绿的复杂形式,以及探讨供应链中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漂绿的反应以及非利益相关者反应。这些研究方向旨在应对企业漂绿领域面临的紧迫挑战,更高效地推进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原文下载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cfi.13352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撰稿 |

石俨轩

编辑 |

宋雅馨

校稿 |

黄  珍

审核 |

贾  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