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动态

IHCD新闻|碳中和新闻:中美气候会谈后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3日   作者: 刘昊旻 邵婧

2023年11月8日,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精神,全面、深入交换意见,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2023年,全球经历前所未有的高温,气候危机越发紧迫。世界气象组织指出今年9月的极端气温或将使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比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出1.4℃。今年南极冰海范围则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同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会议(COP 28)将于11月30日到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召开,大会将对世界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首次盘点,会制定下一阶段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一般而言,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州级合作、企业合作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侧重于科学研究和合作伙伴关系。上一次达成这种政治推动力的一致是于201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度假村签署美中第一份有关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经历疫情期间和供应链逆全球化后,中美本次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更加具有信号性的意义,为后续COP28会议上,各方能在减排和资金等议题方面拿出切实方案,加强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美能否在甲烷减排这一已经有所进展的领域达成共识是外界对这次中美气候变化会谈关注的焦点之一。在2021年举行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包括美国在内的105个国家签署了《全球甲烷承诺》,承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0%,但甲烷排放占全球14%以上,作为全球最大甲烷排放国中国并没有加入该协议。11月7日,在美中就气候变化举行会谈的同时,中国公布了期待已久的解决导致气候变暖的甲烷问题的计划,承诺在截至2025年的五年计划期间“有效改进”甲烷监测和监管体系,并于2026-2030年“显著改善”这些系统。除了气候变化,中美双方还就核军控、海洋事务、外交政策、残疾人事务等举行一系列对谈。这一系列的会谈被视为美中关系转暖的迹象。

中美在甲烷排放方面存在很多合作领域。单从农业和畜牧业角度上看,农业上的甲烷排放量约占美国和中国甲烷排放总量的40%。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和泄露也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中美在甲烷排放方面的合作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合作范畴。双方通过跨国界的合作,致力于降低甲烷排放并寻求创新解决方案。这些广泛的合作将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一直以来坚持内涵式发展,经济寻找新价值点驱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针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力军,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得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一、中美环保协力合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美达成一致将为企业带来重要机遇发展期

美丽中国建设为生态环保产业赋能,中美关系缓和也为更多本土企业出海发展奠定基础。“十四五”期间将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思路,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随着“双碳”制度落地,环保产业正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减污降碳转变,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环保产业从细分领域的专业治理向环境问题的系统化、综合化环境服务转型升级。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释放。在生态要素转化成生产要素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海内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海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

(二)中美协作也会为企业发展带来外部压力,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国内的环保产业依然处于投资驱动和政策拉动阶段。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在化解债务、履约付费等方面存在巨大压力。地方财政环保投资明显不足,环保产业“小散乱弱”的结构尚存,综合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原创性创新驱动力仍有不足。环保产业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合理费用分担机制尚未形成。环保企业技术资源整合能力要求较高。当前环保产业供给能力和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还不匹配,难以吸引融资投资。新兴技术和环保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足,难以吸引海外消费者。

二、关于我国环保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建议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环保企业以创新为引领,在技术、管理和解决方案方面不断突破。这种创新意识不仅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也为环保领域的全球挑战提供了更多解决思路。企业致力于开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技术,从节能减排到资源循环利用,不断提高环保行业的发展高度。随着中国环保企业逐步融入国际市场,创新成为其与国际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能引领环保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层面的创新,更体现在企业管理、服务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科技资源实现协同提升

中国环保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是一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科技资源实现协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科技创新一直是中国环保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核心动力。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全链条支持。企业不仅需要自身加强研发能力,更需要借助于科研机构、高校等多方资源,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集聚科技资源实现协同提升,是中国环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更快速、更广泛地获取前沿科技成果。这种协同提升的模式能够带来技术的互补和跨界创新,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竞争力。

(三)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

中国环保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市场,迫切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和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至关重要。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时,拥有高素质、多元化、专业化的人才团队至关重要。因此,环保企业需要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不仅包括教育培训体系的优化,更需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企业需要构建更为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机制,借助于产学研合作,引导人才更好地融入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为企业注入更多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撰稿 |刘昊旻 邵婧

编辑 | 巴丽江

校稿 | 刘 慧

审核 | 贾 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