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观点

IHCD观点 | 中国航空碳排差异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01日   作者: 管理员

作者信息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袁书明

摘要

全球航空业的飞速发展,使航空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为实现低碳目标,人们对航空碳排放清单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成功使得东、西部地区航空业愈加成熟,这导致航空区域碳排放呈现“东高、中低、西次之”的空间格局,但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会使航空业达到饱和地区的航空碳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国际社会一直以来对气候问题较为关注,减排问题已然成为全球共识。依据世界能源所RWI数据,2009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家[1]。中国过去是按照高能源、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不可持续的模式进行发展的。同时,由于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耗随之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快速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碳排放焦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注定要在能源供应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制约下,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碳减排领域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碳排放变化趋势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巴黎气候峰会承诺CO2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 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进一步提高了中国自主减排贡献力度[2]

根据国际能源协会(IEA)的统计数据,在COVID-19暴发之前的近30年中,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工业碳排放,位列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电力和热力行业。截至2020年,全球电力、热力、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二氧化碳贡献分别为42%、24.6%和18.4%,总排放量分别为139.78亿吨、82.68亿吨、61.58亿吨。其中,航空运输业碳排放量约占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的10%,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约2%。从2013年到2020年,民航业碳排放量已经超过国际民航组织预测数值的70%。如果不加控制,到2050年全世界将可能有25%的碳排放量来自于航空业。

在我国目前的碳排放计算中,更多的研究倾向于总的碳排放量计算并按照省际等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划分,缺乏对各产业的精确计算。在现有针对各产业碳排放的计算中,工业、农业的碳排放核算是主流,针对交通业尤其是航空业的相关研究较少。由于目前中国的排放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及政府机构发布,并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估计,可能会错误估计中国的碳排放量[4]。而国内现有研究和文献主要以某一或部分机场为对象进行航空碳排放数据研究,只考虑起降状态,忽视占整个航线碳排放 80%的巡航状态[5]。对于中国航空碳排差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有一定意义,中国不同省域的航空业发展与碳排放水平有所不同,精准判断各区域的航空业发展情况及其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有助于开展中国分省域的航空低碳发展策略分析。

根据2019年各省 (直辖市) 的航空碳排放量相关数据:北京、上海和广州为碳排放前三位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为334万吨、283万吨、213万吨,三者占总量的 31%。排放量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及西南地区。广东、北京、上海、四川、浙江、云南、海南、福建、新疆和江苏这十个省(直辖市)的碳排放量排名全国前十位,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67%,其中广东省排名第一位。作为三大航空港的北京、上海和广州,始终处于碳排放量的第一梯队。各区域的航空碳排放量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区航空业的发达程度,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该地区航空业的崛起。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中,内蒙古、西藏的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拉萨和呼伦贝尔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四川、云南与海南3个基数较大的旅游大省,如果不采取一定的减排措施,碳排放量未来可能会超过其他省份。因此中国航空区域碳排呈现“东高、中低、西次之”的格局。中、西部区域航空碳排会随着航空业的高速发展与日俱增,但对于航空业已经饱和的东部中心城市,航空碳排或许会因为其他更便捷交通方式的普及而受到影响。

在影响区域航空碳排放量的宏观因素中,尤其需要强调高铁这一交通方式。与航空运输最具竞争性和可替代性的运输方式便是高铁。高铁具有安全、快捷、方便、公交化与运量大等特点,极大缩短了出行时间,相较于航空更具有价格优势。高铁分散了航空客源,导致国内短途航线关闭和国内客运市场份额的下降,一方面高铁减轻了机场的客运负担,促使航班数减少,进而使区域航空碳排放量减少;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的是航空公司为了应对高铁的竞争,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价格战中,应当从交通出行方式的连接和整合、选定更具竞争力的航线。


参考文献

[1] 许士春,习蓉,何正霞.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

[J].资源科学,2012(1):2-12.

[2]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2010.ICAO Environmental Report

2010.Aviation and Climate Change[EB/OL].

[3]DS Lee. The Impact of Aviation on Climat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20): 1-23.

[4]Zhu Liu, Dabo Guan, Wei Wei, ect. 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J]. Nature, 2015(524): 335-338.

[5] 吴金栋,魏志强.航空器巡航状态下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 J ].交通信息与

安全,2011(5):50-52.

[6] 王铮,朱永彬.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 J ].中国科学院

院刊,2008(2):109-115.

[7]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54-57.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撰稿 |袁书明

编辑 | 范彩妮

校稿 |刘 慧

审核 | 贾 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