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CD观点 | 稳中推进供应链碳减排需兼顾公平原则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01日
作者: 管理员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李天雄 杨玉娇 杨倩
2022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
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以煤电为绝对主体,能源的消费结构以生产为主,其中仅三分之一用于居民生活。同时,虽然我国高耗能产业的能效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大型能源及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比重依然过大。因此,大型能源和传统工业企业的碳减排实践对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市场交易机制和监督机制尚处于摸索和试行阶段,规范性和强制性水平还不高。基于现有供应链碳责任划分机制*,极易出现供应链碳减排责任的分配不公平。
*注释:目前,供应链中“碳责任”划分是基于“谁生产谁排放谁负责”的原则,即企业依据自身产能所产生碳排放总量来承担碳责任,若碳责任超出自身额定碳排放量,则需要去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额外的碳配额。
供应链碳减排责任的分配不公平可以有以下两种产生原因:
第一,被动的供应链碳减排责任分配不公平。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及基础制造行业之中。在这些行业中,位于供应链上游生产初级产品的能源及基础制造企业因能源消耗量大需承担大量的碳减排责任,往往需要购买额外的碳配额。然而,这些企业的产品通常利润较低,购买碳配额迫使这类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企业低碳转型成本巨大、低碳转型压力很高。而使用这些初级产品的下游企业,则仅需要承担较小的碳减排责任,同时还享受了高额利润,低碳转型的压力相对较小。这些最终导致供应链中碳减排责任分配的不公平。
此外,使用初级产品的下游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剧这类不公平。例如:据统计,2018年全国建筑行业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一半,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下游建筑承包商在建造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大、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造成的。由于下游建筑承包商生产模式粗糙、资源利用效率低,就需要消耗更多的上游初级产品,上游初级产品制造企业就需要生产更多产品、排放更多的碳、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购买更多的碳配额,而下游建筑承包商却不用为上游企业购买更多碳配额的行为“买单”,最终进一步加剧供应链中碳减排责任分配的不公平。
第二,主动的供应链碳减排责任分配不公平。这种模式往往出现在供应链成员间权力关系对比较为悬殊的情况中。在一些基础制造行业,如石化行业,核心生产企业往往市场份额高、优势突出,在供应链关系中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通过单方面将购买碳配额的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将自己的碳减排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相似地,在航空及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核心生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外包加工的方式,将高污染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代理商。在这两种情况下,下游企业或代理商为了维持与上游强势企业的合作关系,只能默默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购买更多的碳配额来完成自身的碳减排责任,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增大,进一步恶化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使它们更容易错失升级转型的机会。因此,虽然处于强势地位的核心企业或许会借此机会转型成为所谓低碳发展企业,但是这并不是建立在自身成功实现低碳转型的基础之上,而是基于下游企业或代理商为其承担碳减排责任的代价之上,这就是供应链中另一种碳减排责任分配的不公平。
要解决供应链碳减排责任中的分配不公平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政府主导,循序渐进改善能源结构。现阶段我国碳排放量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煤电等传统高碳排放能源。因此,改善能源结构能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状。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主导,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促进新兴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逐步放开传统能源生产行业的市场化定价,用市场承接转型成本,实现倒逼能源生产企业转型。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上,从供需两端入手,稳步推进能源结构改革。
第二,建立健全供应链碳责任划分机制,逐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起统一的供应链碳减排管理标准体系、以及完善的供应链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责任划分机制,准确掌握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和减排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以“增值税模式”来衡量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碳责任,即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承担的碳责任按照其生产产品价值的增值额来确定,产品价值增值大的环节缴纳更多的碳增值税,税款用于补贴低增值高耗能企业低碳转型,补好整个供应链碳责任划分的“短板”。此外,相关主管部门根据碳排放情况和减排能力制定科学的配额总量,建立好、管理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配额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碳配额的自由交易,从而合理降低碳排放总量,同时实现碳配额的充分合理运用。
第三,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低碳目标。企业要考虑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利关系,合理分担供应链中的碳责任,从而促进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低碳目标。处于强势地位的核心企业,应积极履行对供应链伙伴的社会责任,通过专项投资或培训的方式,将自身低碳生产的方式流程等传授给上下游企业或提供适当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帮助上下游企业顺利实现低碳转型,从而促进供应链整体低碳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四,强化企业低碳供应链管理观念,营造低碳发展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树立低碳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要及时、准确、诚实地披露自身碳排放情况,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应提高员工素质,塑造员工的低碳管理意识,使员工认同低碳文化、掌握低碳的生产流程,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及资源利用效率。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