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黄珍 田超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期间,陕西省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然而,目前陕西省仍存在绿色低碳相关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低碳创新人才培育有待加强等短板。为此,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陕西要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

+ + + + +

一、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一)强化绿色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支撑

一是要政府和环保部门强化环境规制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法律制度,并提高市场激励的效果,建立更灵活的污染排放收费标准,广泛推广各项污染物排放交易制度,建立或拓宽公众参与环境监管的便利渠道。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法规条例,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要强化绿色低碳行业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问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配合。


(二)完善绿色低碳领域市场化机制

一是要减少政府市场干预,逐步消除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或主导地位,在市场激励的基础上促进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体系,以充分发挥污染曝光的行业溢出效应对行业环保投资的带动作用,促使污染行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实现转型升级。二是要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转效率。


(三)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

一是要建立绿色金融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设立绿色低碳技术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将绿色金融纳入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考核。二是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在陕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银行。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直接融资,设立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发展投资基金。四是要引导企业发行绿色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优化融资结构。五是要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


二、利用新技术赋能,推动陕西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一)用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一是用数字化助力绿色技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各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赋能,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普及推广具有良好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二是用数字化助力低碳经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应当将数字经济的减碳优势,与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紧密结合,催生绿色低碳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切实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贯穿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全领域,社会绿色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三是用数字化助力低碳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建设绿色发展新平台。数字化平台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聚合优势,对于整个社会的碳减排工作意义重大。


(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一是要充分发挥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二是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或创新创业基地,依托专业技术平台为绿色技术领域创新项目提供配套服务。三是要支持有基础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先在绿色技术领域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四是要加快先进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争取我省绿色技术列入国家推广目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技术交易。


(三)打造高水平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平台

一是要推动高校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组建一批重点攻关团队,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二是要支持相关机构发挥研发创新组织的龙头作用,集成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科学研究力量,布局建设一批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中心。三是要聚焦绿色低碳技术领域,整合、优化现有研发优势和技术基础,积极鼓励创建国家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一批省级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和基地。


三、加快人才培育,支撑陕西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


(一)政府要优化科研创新生态

一是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人才制度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创新生态。二是要构建有利于低碳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以正确的人才发展理念和工作导向为引领,加强公平普惠环境和基础制度建设,为国内国外和不同创新主体的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三是要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推动用人单位切实改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破除将薪酬待遇等与人才“帽子”简单挂钩的做法,完善基于绩效考核的收入分配机制,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


(二)高校要提高绿色低碳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要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强化科研育人,鼓励高校实施碳中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大力支持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研和人才培养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二是要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低碳科技与管理相关人才培养。三是要深入开展改革试点,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三)企业应加强绿色低碳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

一是要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建设一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二是要推进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三是要联合开展重大技术研发,着眼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前沿地区和人才聚集地,深度融合全球绿色低碳创新资源。四是要依托海外人才驿站,推进和省外、国外人才、智力、技术、项目的交流合作。


+ + + + +

为推动陕西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本文从法规制度、新技术赋能、人才培育三个方面“三管齐下”综合施策,有助于促进陕西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实现其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撰稿 |

黄珍 田超起

编辑 |

范彩妮

校稿 |

刘 慧

审核 |

贾 明